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楼主: 3553183

[SCR脱硝] 未来2年内脱硝的发展

[复制链接]

1

听众

69

回帖

8

积分

初级

积分
8
发表于 2008-11-14 08: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我手上的样本信息看,东锅催化剂有低尘产品,不过都是出口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听众

326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08-11-14 21: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意

低尘最大的好处就是催化剂工作条件比较理想,催化剂化学寿命长. 但,  催化剂在SCR运行成本里面,只占第二位, 并不算很大. 而尾端布置, 需要用油或者天然气将烟气从100度左右加热到300度以上, 相当于锅炉燃料成本增加10%,若非万不得已, 最好不要想.

所谓万不得已,比如, 燃料中毒性太高, 催化剂化学寿命无法达到一年以上. 我觉得最好的方案是, 配干法+布袋(CFD或者NID)脱硫, 脱去SO3, 这样, SCR入口烟温就可以降低到200~250℃一带,  和/或 , GGH采用三分仓GGH, 用空气回收一部分热量.

这是不成熟的想法. 干法常规用于200MW以内的机组, 大机组, 性价比比湿法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至于三分仓GGH, 还没有听谁说过,做起方案来, 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这样做设备成本绝对高,但是如果600MW机组,比起传统的尾部SCR, 每年可以节省1000万以上(可能是几千万)的运行费用, 不知道会不会有业主感兴趣.  

要不是搞技术没有意思, 我真想做一个方案出来, 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不过,算了吧,反正变不成钱, 还不如多打几圈麻将.


原帖由 元离 于 2008-11-13 15:03 发表
工作以后接触了几个催化剂厂商,有的引进国外技术,有的标榜自主产权国产化,不过似乎方向都有一个误区,就是把重点都放到了高尘布置SCR,低尘 尾端布置应该是SCR的发展方向。这些引进或者开发,总觉得步人后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2

回帖

3

积分

初级

积分
3
发表于 2008-11-18 17: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麦的技术很强,感觉是作工艺的。

提个小小的修改,SCR紧接着的,是APH(空预器),虽然和GGH很相似。在FGD系统里面的,才叫做GGH。


原帖由 maikee2008 于 2008-11-14 21:38 发表
低尘最大的好处就是催化剂工作条件比较理想,催化剂化学寿命长. 但,  催化剂在SCR运行成本里面,只占第二位, 并不算很大. 而尾端布置, 需要用油或者天然气将烟气从100度左右加热到300度以上, 相当于锅炉燃料成本增加1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听众

326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08-11-18 21: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说的是尾部SCR布置,自然就有GGH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2

回帖

3

积分

初级

积分
3
发表于 2008-11-25 10: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发完回复我 就发现自己说错了。:)

技术很扎实啊,介绍介绍学习的经验吧? 感觉国内大多的脱硝公司实力都很一般,而且脱硝资料很少。


原帖由 hhlion 于 2008-11-18 17:19 发表
老麦的技术很强,感觉是作工艺的。

提个小小的修改,SCR紧接着的,是APH(空预器),虽然和GGH很相似。在FGD系统里面的,才叫做GG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听众

588

回帖

28

积分

中级

积分
28
发表于 2009-1-8 16: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脱销的发展肯定还是要走脱硫的老路了,打价格战,搞得大家都没饭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36

回帖

15

积分

中级

积分
15
发表于 2009-1-15 09: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的情况可能是
    环保工程公司, 假如没有能力生产脱硝催化剂的

    可能被市场淘汰的,结果:脱硝市场是有能力生产催化剂的环保工程公司之间的相互竞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0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9-1-15 10: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竞争激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5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9-1-20 15: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等离子体脱硝的有关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12

回帖

17

积分

中级

积分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3: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离子脱硝在工程上实用吗?还是用在汽车尾气处理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听众

108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9-1-27 23: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大侠介绍的很详细,学习了,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54

回帖

6

积分

初级

积分
6
发表于 2009-1-27 23: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目前情况来看,未来两年内,环保项目是持续发展的,脱销当然在内。但不一定都是传统的高温催化剂方式。不管怎么说,先向各位拜个年,祝牛年大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7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2-1 12: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1111111111111111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听众

211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9-2-3 08: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国家立法重视,脱硝就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12

回帖

17

积分

中级

积分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2-4 10: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法了,那抢生意的更多了。
不过还是希望立法好,立法了才能有钱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7

回帖

3

积分

初级

积分
3
发表于 2009-2-5 09:5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瑞基的这种勇气实在可嘉,但是单单从科研想要转为市场产品需要很长的过程。清华虽然所谓的科研实力强,但是缺乏科研结果转换为产品的能力,不了解这一过程也就不会有好的科研产品,不过还是希望国产的催化剂能过有快的、好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1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9-2-11 14: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ikee2008 于 2008-11-14 21:38 发表
低尘最大的好处就是催化剂工作条件比较理想,催化剂化学寿命长. 但,  催化剂在SCR运行成本里面,只占第二位, 并不算很大. 而尾端布置, 需要用油或者天然气将烟气从100度左右加热到300度以上, 相当于锅炉燃料成本增加10 ...


我还是个在校生,所以看到这句话“尾端布置, 需要用油或者天然气将烟气从100度左右加热到300度以上”,条件反射的想要说低温SCR那的确是个趋势了,那这样适合尾端低温SCR的催化剂的前景比较大了。
这类催化剂如果说应用的话,活性炭颗粒和活性碳纤维是相对比较多的。但实际应用的行情我一点都不清楚,是不是这个还仍是停留在实验室的试验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12

回帖

17

积分

中级

积分
17
 楼主| 发表于 2009-2-11 17: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低温催化剂,再等个20年吧,降到100多度还反应,那肯定进入国家“863”计划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528

回帖

27

积分

中级

积分
27
发表于 2009-2-11 22: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errif 于 2009-2-11 14:56 发表


我还是个在校生,所以看到这句话“尾端布置, 需要用油或者天然气将烟气从100度左右加热到300度以上”,条件反射的想要说低温SCR那的确是个趋势了,那这样适合尾端低温SCR的催化剂的前景比较大了。
这类催化剂如 ...


没错,低温催化剂 是一个发展方向,国内外很多公司、大学以及研究单位都在关注这个事情。

你是那个大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528

回帖

27

积分

中级

积分
27
发表于 2009-2-11 22: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xlcxl 于 2009-1-8 16:45 发表
脱销的发展肯定还是要走脱硫的老路了,打价格战,搞得大家都没饭吃。


呵呵 脱硝没有走脱硫的老路,脱硫的价格是从高到低,脱硝直接介入就是低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7-5 09:45 , Processed in 0.0437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