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斜槽设备概况
XX发电公司目前每台炉3个电除尘本体,共有84个灰斗(包括前置灰斗),对应84台给料机。干除灰气力输送主系统为14条空气斜槽及14台斜槽风机及电加热器。前三电场备用系统为刮板机。斜槽配风方式为一台风机供一条斜槽,独立运行,不影响其他斜槽运行,具有运行方式灵活,风量及风温恒定的特点。
由一台灰斗气化风机供84个灰斗气化装置用气,可考虑由一次风进行配风后取代斜槽风机及灰斗气化风机。
主要设计参数
2、实施改造项目的必要性
根据XX发电公司锅炉烟风道设备特性,充分利用锅炉炉顶热能和锅炉风机的裕量,节能降耗降低厂用电;简化系统,节约设备检修费用。
本干除灰斜槽风机节能综合改造项目实施后,以下设备逐步停用最终取消:
斜槽加热器及其温度控制系统 N=30/60kW 14套/炉
斜槽风机 及其温度控制系统
Q=2254Nm3/h,P=5740Pa N=7.5kW 14套/炉
本干除灰斜槽风机节能综合改造项目实施后,以下设备需要变更原设计,可以取消:(需要商议)
脱硫系统挡板密封风机 Q=10000m3/h,P=800Pa, N=5kW 2套/炉
脱硫系统挡板密封风机加热器 N=160kW 2套/炉
脱硫烟气再热系统密封风机
Q=1500Nm3/h,P=8kPa N=7.5kW 1套/炉
脱硫烟气再热器降低泄漏风机
Q=80000Nm3/h,P=7kPa N=175kW 1套/炉
脱硫系统挡板密封风风源可靠虑从二次风系统接取;
脱硫烟气再热系统密封风风源可靠虑从一次风系统接取。
3、仅就斜槽风机及其加热和温度控制系统的改造,项目实施后的经济性分析如下:
3.1除灰斜槽风机、加热器用电统计
3.1.1计算方法1:
根据历史数据,机组运行时间按7000h/年计,单台锅炉斜槽风机及其加热器平均耗功约270万度电/年。
3.1.2计算方法2:
根据电科院对斜槽风机风量等参数测量,以及风机运行状况,估算单台风机耗功在5
kW左右,风机耗功在60kW/炉(按12台全天运行计算),斜槽风机加热器温升66摄氏度计(斜槽风机出口风温控制在80℃),其耗功在313kW/炉左右,机组运行时间按7000h/年计, 单台锅炉斜槽风机及其加热器耗功约261万度电/年。
空气斜槽风源取自一次风后,一次风机耗功有所增加,大约增加75kW/炉(两台一次风机);
4、直接经济效益
4.1斜槽风机及其加热和温度控制系统的改造项目实施改造后,机组运行时间按7000h/年,电价按0.3元/度电计,
每年节约耗功约208.6万度电/年。单台锅炉节约费用约62.58万元/年(不计设备维护等费用)。
4.2斜槽风机维护核算
干除灰输送设备为空气斜槽,每台炉有空气斜槽14条,配套离心风机及电加热器14台,温控柜14台,年度维护费用基本为电加热器及温控柜元件检修费用。
2004年至2005年2月份两台炉28台斜槽风机及加热器检修、温控柜改造共发生维护费用16.78万元,其中15.68万元为机组检修期间进行风机加热器及温控柜改造费用,风机日常维护费用为2万元。
4.3可考虑的进一步经济效益
根据设计院对脱硫系统的初步设计参数,以及风机运行状况,估算单台炉脱硫系统挡板密封风机和再热系统密封风机及其加热器耗功在500 kW左右;
脱硫系统挡板密封风风源可靠虑从二次风系统接取;
脱硫烟气再热系统密封风风源可靠虑从一次风系统接取。一方面简化脱硫系统,另一方面减少进口或国产设备,减少投资和以后设备维护费用。
5、空气斜槽系统参数
5.1主要气象数据:
多年平均气压 101.573kPa
多年平均气温 13.3℃
最冷月平均气温 -4.3℃(1月份)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52%
最热月平均气温 25.7℃(7月份)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78%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41.2℃(1969年2月24日)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23.3℃(1961年6月10日)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62%
5.2空气斜槽空气参数
根据测试满负荷时:
斜槽风机母管流量(设计状态) 8097m3/h
斜槽风机风压(设计状态) 4196 Pa
系统流量(设计状态) 16194m3/h
系统流量(设计状态) 4.5m3/s
斜槽风机设计介质密度 1.05kg/m3
空气斜槽风温控制 80 ℃
5.3 空气斜槽空气参数
6、空气斜槽系统
6.1设计思路
空气斜槽风源:冷风取自一次风机出口联箱,热风取自锅炉一次风空气预热器出口的26米一次风母管,分别采取调节挡板控制取风量完成风温及风量调节。冷热风混合后进入空气斜槽供风母管,其风温控制在80℃左右; 改造后冷、热风管道尺寸按母管制考虑,可同时供两台锅炉使用;#1、#2炉取风联箱加装隔绝门;冷、热风管道中设置必要的可调节的节流装置;
空气斜槽供风母管前设置可切换的空气过滤装置;处理风量按单台锅炉空气斜槽考虑;
可利用原斜槽风机出口调节装置调整各斜槽风量;原斜槽风机暂时不取消,其原取风母管入口打堵或安装阀门;
6.2 管路设计
管道布置:
在风机间和锅炉房之间27米承重梁上布置总风管道(DN900mm管道),两台炉分别接(DN800mm)管道与一次风机出口联络母管连接,在垂直管段上布置总风门和冷风调节门。热风管段(DN350mm)取自一次风空预出口联络母管(从锅炉26米到总风门前)。 管路布置示意图如下:
7、注意事项
7.1热一次风含灰问题
在热一次风空气预热器出口不同位置安装两个测试含灰量测点,根据测试,满负荷时,其中一点含灰量为35mg/m3,另一点含灰量为0mg/m3(测量两次);
作为安全防范措施,建议安装空气斜槽供风母管前设置可切换的空气过滤装置。
7.2管道布置、阀门布置及设计完善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系统所有阀门应设置在除灰26米方便操作和维修,同时充分考虑空预行车不能防碍行车运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