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查看: 5618|回复: 26

[其他湿法] 有哪位同仁有拿得出手的氧化镁法参观么!

[复制链接]

1

听众

66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9-3-17 15: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公司想把现在运行的钙法改为氧化镁法,不过机组容量很大,看过一些小工程,都是氧化镁抛弃法,那样的话太不合算,希望能找一家运行得好的氧化镁法项目参观一下,一定要有副产物回收利用系统的,无论是硫酸镁还是硫酸都行。:056
有这方面信息的朋友不要私藏了,要真的是项目好,我帮你免费做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6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09-3-17 20: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层 zorro0088 的帖子

硫酸镁就不要想了,吸收夜里的浓度很低,需要耗极大能量才能冷却或蒸发得到,没有经济性。目前国内氧化镁业绩中得到干态副产品的较少,盛尼克公司在做。氧化镁脱硫最佳工艺是脱硫-分解-制酸,可惜国内没业绩,只有美国某电厂曾运行过十几年,技术是成熟的,目前这个技术也只有盛尼克公司有。该公司还有一种加镁石灰脱硫技术,可能适合贵厂改造,这种技术的特点是能得到高品质的石膏(比一般的钙法脱硫石膏好很多),也是国内没有实施的,考察要去国外,虽然是成熟技术。国内被钙法一统天下了。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镁资源国,完全有条件实施镁法脱硫,关键是副产品利用。其实这些技术都已经工业验证了,只是国内没有应用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听众

414

回帖

11

积分

中级

积分
11
发表于 2009-3-18 08: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副产物的回收呀,国内确实没听说过有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70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3-18 09: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氧化镁法处理后一般就直接排放了 没有怎么听说过副产品综合利用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6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18 10: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层 smy1230 的帖子

石膏品质再好也没用,卖不出去的,氧化镁抛弃法我们也有小项目用过。我的设想是制备20-30%的液态硫酸镁溶液,做肥料用,不知道销路会怎么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听众

108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9-3-19 19: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现在在做一个小项目采用氧化镁法,副产品也抛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7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3-22 12:37:50 | 显示全部楼层
盛尼克公司好像是中国某个博士在美国注册的公司吧,好像没有自己的技术,只是他本人以前参与过一些相关项目的运作。氧化镁法副产物一般是抛弃处理,作为我们电厂不会为了得到一点硫酸再去建一个小型化工厂,又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污染和处理,这是得不偿失的,也不符合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5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3-23 12:4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镁法要回收制酸的话,技术难度比较大,不仅仅是后端回收的问题,主体吸收段都面临比较高的技术要求;而回收硫酸镁的话,技术难度就小很多,但氨法副产品都面临很多问题及争议更何况镁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6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3 15: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ux33 于 2009-3-23 12:43 发表
镁法要回收制酸的话,技术难度比较大,不仅仅是后端回收的问题,主体吸收段都面临比较高的技术要求;而回收硫酸镁的话,技术难度就小很多,但氨法副产品都面临很多问题及争议更何况镁法.

HUX33兄弟,能不能详细说说氨法副产物面临的问题和争议么,小弟现在也在考虑“硫酸镁”这个化肥的问题。希望可以借鉴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听众

131

回帖

17

积分

中级

积分
17
发表于 2009-3-25 12: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不考虑氨法,既然镁法也有问题,那就都考虑下子,必竟做硫酸铵不是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6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9-3-26 09: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氨法本身带有氨泄漏的问题,那脱硫就不是现在这个安全等级了,很多东西都要复杂很多了,我们这是改造,本来是石灰石-石膏法,想多利用点原有设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6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楼主| 发表于 2009-4-3 10: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星期去看了一个镁法的项目,两台200MW机组,采用氧化镁粉制浆,烟气先经过预除尘塔,再进吸收塔,湿烟囱排放,吸收液为含固量15%的亚硫酸镁浆液,吸收塔不设置氧化系统,也无抑制氧化措施,副产物先经过离心脱水机脱水,后进回转干燥窑干燥,生成含水10%的亚硫酸镁出售。
以上是设计状态,实际情况是——预除尘塔腐蚀严重,吸收塔壁大量结垢,所有的浆液管道都有结晶堵塞,离心脱水机滤孔堵塞,回转干燥窑堵塞,副产物含水量过大,在副产物库中严重结块,比石头还硬,虽然通过验收,但堵塞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副产物系统开一天,需要修7天,最严重的地方是回转干燥窑,里面的结晶体需要人工使用冲击电钻打下来。
初步分析是,吸收塔内浆液状态控制不行,亚硫酸镁结晶不充分,副产物系统设计为考虑温降,亚硫酸镁析出的问题。
现在该项目停运半年之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9-4-4 16: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层 smy1230 的帖子

盛尼克公司这个我就不说了,大家自己去查。什么业绩、历史都写的很含糊。不知道是自己开发还是国外引进。国内真正能自己原创开发的脱硫公司,成功的我还没有考察到。技术引进的有不少也没学到到家(可能作为用户对这个行业还了解不深,只是个人意见)。大家如果有魄力,还是可以建议领导尝试一下,为中国的脱硫技术发展做贡献吗!
这个氨法据说不错,准备去考察一下。
http://www.ccgp.gov.cn/gccg/internal/673587.s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6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09-4-9 08: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的是辛店电厂的脱硫项目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65

回帖

7

积分

初级

积分
7
发表于 2009-4-30 15: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层 zorro0088 的帖子

亚硫酸镁有人买么?你这个不是无锡的项目吧?预除尘腐蚀严重,管道堵塞,难道他们用的是水膜除尘?恐怕管道里堵塞的更多的是烟尘吧。
至于你说制成20~30%的液态硫酸镁溶液,我基本没查到过哪家生产液态硫酸镁肥。到时候制出来能通过检验吗,谁来买呢?如果你能制得20~30%较纯的液态硫酸镁溶液,后面进行蒸发浓缩造粒可能都不是太大的问题了。现在我们比较头痛的还是浆液态的亚硫酸镁怎么氧化成硫酸镁呢。都说理论上很容易,但谁也没亲眼见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听众

3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9-5-6 16: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思路如何?

我想你可以换一个思路。
目前我了解到有用硫化钠作为吸收剂,副产品是硫磺的工艺,是由中南大学研发的,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给你提供些详细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4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5-8 15: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层 smy1230 的帖子

你了解盛尼克吗,熊天谕这个大忽悠,还真骗了不少人,根本不是他的技术,氧化镁在台湾比较多,国内只有两家公司代理这项技术,好像有工程在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6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9-5-20 08: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我也非常想了解一下,国内一些成功的镁法脱硫项目,一定要有副产物回收的工艺。抛弃法太垃圾了,简直烧钱啊,搞回收,才有出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6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09-5-20 10:4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难回收,大家都在说可以,但是国内没有业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1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9-7-2 11: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有回收亚硫酸镁的项目,已经投运,但是效果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7-2 18:54 , Processed in 0.05020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