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查看: 11111|回复: 23

[SCR脱硝] 国外和国内文献 关于脱硝催化剂的配比的差异

[复制链接]

1

听众

3

回帖

2

积分

初级

积分
2
发表于 2008-7-30 14: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在翻看 烟气脱硝催化剂的资料,发现国内外不同的材料给出的催化剂成份配比差异很大。

就最通用的 TiO2-V-W 配方而言,
V2O5的配比国内资料说的的3-7%,WO3的配比国内资料说的是5-9%,TiO2的配比为90%-95%。
但看了一些美国的资料,
[s:152]的商用型配方为 V2O5占1%, WO3占6%,TiO2占93%。

国内外资料的组分配比相差很大,对于催化效率有影响吗?
还有讲述 V2O5和 WO3的催化机理的文献很少,希望各位前辈能不吝赐教。
另外,有没有什么资料可以[s:152]?

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4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8-7-30 22: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icmsc 的帖子

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好像很多参考文献都是各执一词。最担心是国内的论文一大抄,原始数据出了问题,传抄下去就成了事实。

搞不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2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8-8-1 2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大侠们不吝赐教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4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8-8-3 15:3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icmsc 的帖子

还有另外一个考虑,就是电煤质量不同,烟气的组分也有差异。
不过,电厂采购的电煤来自各地,质量成份很难提前知道。

看来,还是技术的考虑比较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20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8-8-12 09: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外的煤质较好,那种配方适用于低尘环境吧
国内的电煤煤质差,一般都是高尘催化剂,我想的话可能是这个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1

回帖

3

积分

初级

积分
3
发表于 2008-9-17 10: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现在的SCR技术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知道的不能说,敢说的并不真的知道,这就是目前SCR的技术现状,还是自己努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听众

94

回帖

8

积分

初级

积分
8
发表于 2008-10-20 15: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fomendizi 说的不错,国内现在的SCR技术都是知道的不能说,敢说的并不真的知道,这就是目前SCR的技术现状,还是自己努力吧。不过这不是公开讨论这个问题的地方,icmsc :有兴趣可以私下聊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听众

47

回帖

5

积分

初级

积分
5
发表于 2008-10-20 23: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文献看的少了,好像很多文献都是讲机理的吧,我英语很差看不懂:052
配比方面主要是考虑燃煤煤质和烟气成分及条件吧
一般情况下钒含量高了,催化剂的最佳活性温度窗口会低一些,但是二氧化硫的氧化率也就比较高了
钨的加入有的说是提高催化剂强度有的说是提高催化剂稳定性,我试过强度是增加了,稳定性没怎么测过
钼的加入说是抗砷中毒的,等有时间了去试试,楼主也可以试试,别忘了把结果发来给大家学习一下哦
一年多没碰过催化剂了,有点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65

回帖

7

积分

初级

积分
7
发表于 2008-10-22 20: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Q 于 2008-10-20 23:39 发表
楼主文献看的少了,好像很多文献都是讲机理的吧,我英语很差看不懂:052
配比方面主要是考虑燃煤煤质和烟气成分及条件吧
一般情况下钒含量高了,催化剂的最佳活性温度窗口会低一些,但是二氧化硫的氧化率也就比较高了
...

Q哥是内行呀,不过钨好像还有拓宽活性温度窗口的作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听众

3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1-5 16: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配比差异

主要还是国内外煤质的差异,国外催化剂方案中,含尘浓度高于25g/nm3的就很少,自然对于v2o5 , wo3配比有差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听众

326

回帖

9

积分

初级

积分
9
发表于 2008-11-6 14: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部分情况下,烟气成份的差别对催化剂化学反应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例外:比如V的含量)。烟气成份对催化剂设计的影响,主要是从催化剂活性衰减的速度方面来考虑。

灰分对催化剂设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选取不同的节距,合适的烟气速度。其次,考虑灰对催化剂的磨损以及灰的覆盖导致催化剂活性衰减速度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对设计裕度做适当的考虑,而不会从催化剂的配方上着手。

配方选用要考虑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烟气温度(最佳活性区以及催化剂耐受温度的优化),SO2氧化率。这两个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很大,而且在设计条件中,可以比较明确和准确。

在有毒元素较多的时候,适当选用钼或钨含量较多的配方。有毒元素,在定量上,很难做得完善和准确,除了实际运行情况和设计条件基本上都相差甚远以外,有毒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还是不够充分(例外:CaO对As中毒的冲消作用。微量元素对PRB煤-CaO失活的加速作用也有初步的研究),基本处于解释性理论,而非设计性理论。对催化剂中毒,在配方上的办法是有限的,更多地是被动地接受---增加催化剂用量,或者采用较短的催化剂设计寿命。

因此催化剂的配方和性能的研究,首先是要着眼于纯净烟气条件下的研究,至于其余各种因素对催化剂的影响,主要要通过运行数据库,而不是试验室工作来获得。如前所述,有毒元素的试验的结果,很难是新的配方的诞生,往往只是解释了,为什么催化剂失活的速度加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0

回帖

1

积分

初级

积分
1
发表于 2008-11-26 11: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麦兄很专业,成分配比问题并不是每个厂家都会做或者说都能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听众

44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8-11-26 21:4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脱硝催化剂的研究基础还很薄,主要是高校在做,偏重于基础研究,离工业化还有距离,希望早日看到国产的脱硝催化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528

回帖

27

积分

中级

积分
27
发表于 2008-11-26 23: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cmsc 于 2008-7-30 14:16 发表
最近在翻看 烟气脱硝催化剂的资料,发现国内外不同的材料给出的催化剂成份配比差异很大。

就最通用的 TiO2-V-W 配方而言,
V2O5的配比国内资料说的的3-7%,WO3的配比国内资料说的是5-9%,TiO2的配比为90%-95%。 ...


每个公司的配方不一样 自然成分不一样,这是他们总说的know how的事情,不要为此郁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528

回帖

27

积分

中级

积分
27
发表于 2008-11-26 23:4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层 maikee2008 的帖子

老哥哥  你来这里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528

回帖

27

积分

中级

积分
27
发表于 2008-11-26 23: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ikee2008 于 2008-11-6 14:16 发表
大部分情况下,烟气成份的差别对催化剂化学反应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例外:比如V的含量)。烟气成份对催化剂设计的影响,主要是从催化剂活性衰减的速度方面来考虑。

灰分对催化剂设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选取不同 ...



老哥哥来这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112

回帖

17

积分

中级

积分
17
发表于 2008-11-27 08: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叫老麦:“老哥哥”,汗,有点难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听众

528

回帖

27

积分

中级

积分
27
发表于 2008-11-27 08: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553183 于 2008-11-27 08:03 发表
你叫老麦:“老哥哥”,汗,有点难听


和你没关系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7

回帖

5

积分

初级

积分
5
发表于 2009-3-18 13: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钨在里面主要作用是抑制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的转化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听众

166

回帖

22

积分

中级

积分
22
发表于 2009-9-22 15: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各个工厂的工艺资料都是保密的
大气与空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7-2 07:46 , Processed in 0.04685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