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点击,加入能环网
搜索
查看: 3996|回复: 1

[技术资料] 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规程

[复制链接]

1

听众

0

回帖

4

积分

初级

积分
4
发表于 2006-7-10 11:26: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
安全技术规程

1、一般要求
1.1  运行管理
1.1.1        运行管理人员必须熟悉本厂处理工艺和实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
1.1.2        操作人员必须了解本厂处理工艺,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和技术指标。
1.1.3        各岗位应有工艺系统网络图、安全操作规程等,并应示于明显部位。
1.1.4        运行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按要求巡视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1.1.5        必须加强水质和污泥管理。
1.1.6        应对各项生产指标、能源和材料消耗等准确计量。
1.1.7        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应按时做好运行记录。数据应准确无误。
1.1.8        操作人员发现运行不正常时,应及时处理或上报主管部门。
1.1.9        各种机械设备应保持清洁,无漏水、漏气等。
1.1.10        水处理构筑物堰口、池壁应保持清洁、完好。
1.1.11        根据不同机电设备要求,应定时检查,添加或更换润滑油或润滑脂。

1.2 安全操作
1.2.1         各岗位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和生产时间,并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2.2         启动设备应在做好设备启动准备工作后进行。
1.2.3         电源电压大于或小于额定电压5%时,不宜启动电机。
1.2.4         操作人员在启闭电器开关时,应按电工操作规程进行。
1.2.5         污泥处理区域等地严禁烟火,并严禁违章明火作业。
1.2.6         各种设备维修时必须短电,并应在开关处悬挂维修标牌,方可操作。
1.2.7         雨天或冰雪天气,操作人员在构筑物上巡视或操作时,应注意防滑。
1.2.8         凡在对具有有害气体或可燃气体构筑物或容器进行放空清理和维修时,应将甲烷含量控制5%以下,含量、HCN和CO的含量应分别控制在4.3%、5.6%和12.5%以下,同时,含氧量不得低于15%。
1.2.9         清理机电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时,严禁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缆头和电机带电部位及润滑部位。
1.2.10         各岗位操作人员应穿戴齐全劳保用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2.11         起重设备应有专人负责操作。吊物下方严禁站人。
1.2.12         应在构筑物的明显位置配备防护救生设施及用品。
1.2.13         严禁非岗位人员启闭本岗位的机电设备。
1.2.14         具有有害气体、易燃气体、异味、粉尘和环境潮湿的车间,必须通风。
1.2.15         有电气设备的车间和易燃易爆的场所,应按消防部门的有关规定设置消防器材。

1.3        维护保养
1.3.1        行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应熟悉机电设备的维修规定。
1.3.2        应对构筑物的结构及各种闸阀、护栏、爬梯、管道、支架和盖板等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及防腐处理,并及时更换更换被损坏的照明设备。
1.3.3        应经常检查和坚固各种设备连接件,不定期更换联轴器的易损件。
1.3.4        各种管道闸阀应定期做启闭试验,丝杠应经常加注润滑油脂。
1.3.5        应定期检查、清扫电器控制柜,并测试其各种技术性能。
1.3.6        应定期检查电动闸阀的限位开关、手动与电动的连锁装置。
1.3.7        在每次停泵后,应检查填料或油封处的密封情况,进行必要的处理,并根据需要添加或更换填料、润滑油、润滑脂。
1.3.8        凡设有钢丝绳的装置,绳的磨损量大与原直直径10%,或其中的一股已经断裂时,必须更换。
1.3.9        各种机械设备除应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外,还应按设计要求或制造厂的要求进行大、中、小修。
1.3.10        构筑物之间的连接管道、明渠等应每年清理一次。
1.3.11        锅炉、压力容器等设备重点部件的检修,应由安全劳动部门认可的维修单位负责。
1.3.12        检修各类机械设备时,应根据设备的要求,必须保证其同轴度、静平衡或动平衡等技术要求。
1.3.13        可燃性气体报警器应每年检修一次。
1.3.14        各种工艺管线应按要求定期涂饰不同颜色的油漆或涂料。
1.3.15        不得将维修设备更换出的润滑油、润滑脂及其他杂物丢入污水处理设施内。
1.3.16        维修机械设备时,不得随意搭接临时动力线。
1.3.17        建筑物、构筑物等的避雷、防爆装置的测试、维修及其周期应符合电业和消防部门的规定。
1.3.18        应定期检查和更换救生衣、救生圈、消防设施等防护用品。

1.4  技术指标
1.4.1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年处理水量应完成计划指标的95%以上。
1.4.2         城市污水处理厂对进水、出水水质以及处理效率的要求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的规定执行。
1.4.3         污泥处理中,有机物分解率应为30%以上,达到稳定化程度。本规程涉及的设备、设施的完好率应达95%以上。

2、格栅间

2.1        运行管理
2.1.1        栅筛所截栅渣应定时清除。汛期应加强巡视,增加清污次数。
2.1.2        栅筛除污机械工作时,应监视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发现故障应立即停车检修。
2.1.3        清捞出的栅渣,应妥善处理和处置。

2.2安全操作
2.2.1除污机开启前,应检查机电设备是否具备开机条件。
2.2.2 检修除污机或人工清捞栅渣时,应注意安全,并有效的监护。

2.3 维护保养
2.3.1 发现链条式除污机的链瓣有断裂现象,应立即更换。
2.3.2 格栅间应保持清洁。

2.4 技术指标
2.4.1  污水通过栅筛的前后水位差宜小于0.3m。

3、进水泵房

3.1        运行管理
3.1.1         根据进水量的变化和工艺运行的情况,应调节水量,保证处理效果。
3.1.2         水泵在运行中,必须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并符合下列规定:
3.1.3         应注意观察各种仪表显示是否正常、稳定。
3.1.4         轴承温升不得超过环境温度35℃,总和温度最高不得超过75℃。
3.1.5         应检查水泵填料压盖除是否发热,滴水是否正常。
3.1.6         水泵机组不得有异常的噪音或振动。
3.1.7         集水池水位应保持正常。
3.1.8         应使泵房的机电设备保持良好状态。
3.1.9         操作人员应保持泵站的清洁卫生,各种器具应摆放整齐。
3.1.10         应及时清除叶轮、闸阀、管道的堵塞物。
3.1.11         泵房的集水池应每年至少清洗一次,同时对有空气搅拌装置的,应进行检修。

3.2 安全操作
3.2.1         水泵启动和运行时,操作人员不得接触转动部位。
3.2.2         当泵房突然断电或设备发生重大事故时,应打开事故排放口闸阀,将进水口出闸阀全部关闭,并及时项主管部门报告,不得擅自接通电源或修理设备。
3.2.3         清洗泵房集水池时,应根据实际情况,事先制定操作程序,并应符合本规程第1.2.9的规定。
3.2.4         操作人员在水泵开启至运行稳定后,方可离开。
3.2.5         严禁频繁启动水泵。
3.2.6         水泵运行中发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机:
(1)        水泵发生断轴故障;
(2)        突然发生异常声响;
(3)        轴承温度过高;
(4)        压力表、电流表的显示值过低或过高;
(5)        机房管线、闸阀发生大量漏水;
(6)        电机发生严重故障。

3.3 维护保养
3.3.1        应至少半年检查、调整、更换水泵进出水闸阀填料一次。
3.3.2        应定期检修集水池标尺或液位计及其转换装置。
3.3.3        备用泵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试运转。环境温度低于0℃时,必须放掉泵壳内的存水。

3.4 技术指标
集水池的水位合格率应达到100%。

4、初次沉淀池
4.1运行管理
4.1.1        操作人员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的变化,应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均匀配水。
4.1.2        初次沉淀池应及时排泥,并宜间歇进行。
4.1.3        操作人员应经常检查初次沉淀池浮渣斗和排渣管道的排渣情况,并及时清除浮渣。清捞出的浮渣应妥善处理。
4.1.4        刮泥机待修或长期停机时,应将池内污泥放空。
4.1.5        采用泵房排泥工艺时可按不规程第3章的有关规定执行。
4.1.6        当剩余活性污泥排入初次沉淀池时,在正常运转情况下,应控制其回流比小于2%。

4.2 安全操作
4.2.1         清捞浮渣、清扫堰口时,应采取安全及监护措施。
4.2.2         与排泥管道连接的闸井、廊道等,应保持良好通风。
4.2.3 刮泥机在运行时,不得多人同时上刮泥机。

4.3 维护保养
4.3.1 应定期检修刮泥机电刷、橡胶板等易磨损件。
4.3.2 应每年对斜板沉淀池的斜板进行检修。
4.3.3 应定期检修行走机构、电器设备、,并测试其各项技术性能。

4.4 技术指标
4.4.1        出水BOD5、SS的去除率应分别大于25%和40%,进水浓度低于现行的行业标准CJ18中的规定时例外。
4.4.2        初次沉淀池排放污泥的含水率不得大于98%。

5、曝气池
5.1 运行管理
5.1.1        按曝气池池组设置情况及运行方式,应调节各池进水量,使各池均匀配水。
5.1.2        曝气池无论采用何种运行方式,应通过调整污泥负荷、污泥泥龄或污泥浓度等方式进行工艺控制。
5.1.3        曝气池出口处的溶解氧宜为2mg/L。
5.1.4        二次沉淀池污泥排放量可根据污泥沉降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二次沉淀池泥面高度确定。
5.1.5        应经常观察活性污泥生物相、上清液透明度、污泥颜色、状态、气味等,并定时测试和计算反映污泥特性的有关项目。
5.1.6        因水温、水质或曝气池运行方式饿变化而在二次沉淀池引起的污泥膨胀、污泥上浮等不正常现象,应分析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调整系统运行工况,采取适当措施恢复正常。
5.1.7        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应采取适当延长曝气时间、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泥龄或其他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
5.1.8        合建式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池的回流量,可通过调节回流闸板进行控制。
5.1.9        操作人员应经常排放曝气器空气管路中的存水,待放完后,应立即关闭放水闸阀。
5.1.10        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时,应根据泡沫颜色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正常。

5.2 安全操作
5.2.1 机械曝气叶轮不得脱离水面,叶片不得被异物堵塞。
5.2.2 遇雨、雪天气,应及时清除池走道上的积水或冰雪。
5.2.3 曝气池产生泡沫和浮渣溢到走廊时,上池工作应注意防滑。

5.3 维护保养
5.3.1 应每年放空、清理曝气池一次,清通曝气头,检修曝气装置。
5.3.2 表面曝气机、射流曝气器等曝气设备,应定期进行维修。

6、鼓风机房
6.1 运行管理
6.1.1        根据曝气池氧的需要量,应调节鼓风机房的风量。
6.1.2        风机及水、油冷却系统发生突然断电等不正常现象时,应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风机不发生故障。
6.1.3        长期不使用的风机,应关闭进、出气闸阀和水冷却系统,将系统内存水放空。
6.1.4         鼓风机的通风廊道内应保持清洁,严禁有任何物品。
6.1.5        离心风机工作时,应有适当措施,防止风机产生湍振。
6.1.6        风机在运行中,操作人员应注意风机观察及电机的油温、油压、风量、电流、电压等,并每小时纪录一次。遇到异常情况不能排除时,应立即停机。

6.2 安全操作
6.2.1        必须在供给润滑油的情况下盘动联轴器。
6.2.2        清扫通风廊道、调换空气过滤器的滤网和滤袋时,必须在停机的情况下进行,并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
6.2.3        操作人员在机器间巡视或工作时,应偏离联轴器。
6.2.4        对使用沼气作为动力的鼓风机,应每班检查一次沼气管道个闸阀是否漏气。
6.2.5        应经常检查冷却、润滑系统是否通畅,温度、压力、流量是否满足要求。
6.2.6        停电后,应关闭进、出气闸阀。

6.3 维护保养
6.1.1        通风廊道,应每月检修一次。
6.1.2        帘式过滤器的滤布应每月更换一次。滤袋应三个月更换一次。静电除尘过滤装置应定期清洗、检修。
6.1.3        备用的转子或风机轴应每周旋转120°或180°。
6.1.4        冷却、润滑系统的机械设备及设施应定期检修与清洗。

6.4 技术指标
微孔曝气装置,应将空气过滤;微孔曝气器,空气含尘量应小于15mg/1000。

7、二次沉淀池
7.1 运行管理
7.1.1        操作人员根据池组设置、进水量的变化,应调节各池进水量,使之均匀配水。
7.1.2         二次沉淀池的污泥必须连续排放。
7.1.3        二次沉淀池刮吸泥机的排泥闸阀,应经常检查和调整,保持吸泥管路畅通,使池内污泥面不得超过设计泥面0.7m。
7.1.4        刮吸泥机集泥槽内的污物应每月清除一次。

7.2 安全操作
非操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上刮泥机。

7.3 维护保养
7.3.1        刮泥机设备长期停置不用时,应将主梁两端加支墩。
7.3.2        气提装置应定期检修。
7.3.3        刮吸泥机的行走机构应定期检修
8回流污泥泵
8.1运行管理
8.3.1        根据曝气池的运行方式和工况,应相应调整回流量。
8.1.2回流渠中的杂物应及时清捞。
8.2安全操作
8.2.1各类回流泵严禁频繁启动。
8.3技术指标
8.3.1回流泵的机械效率应大于额定值的75%。
9加氯间
9.1运行管理
9.1.1        污水处理后采用加氯消毒时,其加氧量可根据实际情况按需确定。当污水排到水源上游等处时,应连续加氯。
9.1.2        当二次沉淀池出水质中PH值、水温、水量等变化时,应及时调整加氯量。
9.1.3        加氯间室内温度保持15~20度。室内使用氯气瓶时,必须有遮阳措施。
9.1.4        加氯操作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氯气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开泵前应检查加氯设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氯应按各种加氯设备的操作程序进行;停泵前2~3min应关闭出氯总阀。
9.1.5        长期不用的加氯间,应将氯瓶妥善处置。重新启用时,应按加氯间投产运行前的检查和验收方案重新做好准备工作。
9.2安全操作
9.2.1        应按时用10%的氨水检查可能漏氯的部位。出现漏氯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及时修复,确保安全。
9.2.2        氯瓶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9..2.2.1        使用中的氯瓶应挂上“正常使用”的标记。用完的氯瓶应挂上“空瓶”的标记。未使用的氯瓶应挂上“满瓶”的标记。
9..2.2.2        使用起重机吊卸氯瓶时,必须遵守起重机安全操作的有关规定。
9..2.2.3        开、关阀们时,应使用专用扳手。开启时用力均匀,严禁用力过猛或用锤击。
9..2.2.4        使用中,输氯气管结霜,应用自来水喷淋氯瓶的外壳,并应注意防止出氯总阀淋水受腐蚀等。不得用热水或其他烘烤方式加温。
9..2.2.5        氯瓶液氯不得用尽,应留有0.05~0.10Mpa压力的氯量。
9.2.3        加氯间应配有合格的隔离式防毒面具、抢修材料、工具箱、检漏氨水等。所有工具应安装报警装置。
9.2.4        加氯间内部应设置排风地沟,在工作前应通风5~10min,并应安装报警装置。
9.2.5        发现氯瓶漏气严重,应立即将其推入事故池。
9.2.6        加氯间保养和维护时,严禁违章明火和撞击火花,以防爆炸。
9.3 维护保养
9.3.1        加氯机的维护保养应由专人负责。
9.3.2        氯瓶入库储存前应对其仔细检查,发现有漏氯的可疑部位应妥善处理后,方可入库。
9.3.3        入库的氯瓶应放置整齐,留有通道,并做到先入库先使用。
9.3.4        氯瓶应每两年进行技术鉴定一次。
9.3.5        使用完毕的隔离式防毒面具应清洗、消毒、凉干,放回原处,并对使用情况详细记录。
9.3.6        加氯间的所有金属部件都应定期做防腐处理。
9.3.7        对加氯间的各种管道闸阀,应有专人维护,发现漏气应及时更换。.3.8余氯监测仪除应做好防腐、防晒和干燥处理外,日常维护中还应对稳压电源进行检查。
10 浓缩池
10.1运行管理
10.1.1        重力浓缩池宜连续运行,也可间歇运行。
10.1.2        重力浓缩池采用间歇排泥时,其间歇时间可为6~8小时。
10.1.3        浓缩池刮泥机不得长时间停机和超符合运行。
10.1.4        应及时清捞浓缩池的浮渣,清除刮吸泥走道上的杂物。
10.2安全操作
10.1.1        重力浓缩池刮泥机在长时间停机后再开启,应先点动,后启动。冬季有结冰时,应先破坏冰城,再启动。
10.1.2        重力浓缩池排泥时,应观察储泥池液位,以防漫溢。
10.1.3        气浮浓缩池的加压溶汽罐的压力表应半年校验、检查一次。
10.3维护保养
10.3.1机械、电气设备的维护保养应符合本规章第2.3节的有关规定。
10.3.2操作人员应经常清理浓缩池三角堰和刮泥机搅拌栅上的杂物体。

11污泥脱水机房
11.1运行管理
11.1.1        用机械设备进行污泥脱水时,应选用合适的化学调节剂。
11.1.2        化学调节剂的投加量应根据污泥的性质、消化程度、固体浓度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11.1.3        应按照化学调节剂的种类、有效期、储存条件来确定储备量和储存方式。化学调节剂先存的应先用。
11.1.4        药剂量的配置应符合脱水工艺的要求。
11.1.5        污泥脱水完毕,应立即将设备和虑布冲洗干净。
11.1.6        用干化场进行污泥脱水时,污泥应依次投放在干化床上,并根据污泥干化周期晾晒、起运干污泥。
11.1.7        污泥干化场在雨季应减少使用次数。
11.1.8        干化场的虑料应每年补充或更换。
11.2 安全操作
11.2.1        污泥脱水机械带负荷运行前,应空车运转数分钟。
11.2.2        污泥脱水机在运行中,随污泥变化应及时调整控制装置。
11.2.3        在溶药池边工作时,应注意防滑。
11.2.4        在污泥干化场操作时,应采取防滑等安全措施。
11.2.5        操作人员应做好机房内的通风工作。
11.2.6        严禁重载车进入干化场。
11.3 维护保养
11.3.1        投泥泵、投药泵和溶药池停用后,必须用清水冲洗。
11.3.2        冲洗滤布的喷嘴和集水槽应经常清洗或疏通。
11.3.3        皮带运输机应定期检查和维修。
11.3.4        干化场的围墙与围堤应定期进行加固维修,并清通排水管道,检查、维修输泥管道和闸阀。
11.3.5        压缩机和液压系统应定期检修。

12监控仪表室
12.1运行管理
12.1.1        仪表监控室宜采用微机系统进行运行管理。
12.1.2        现场仪表的检测点应按工艺要求布设,不得随意变动。
12.1.3        各类检测仪表的一次传感器均应按要求清污除垢。
12.1.4        室外的检测仪表设有防水、防晒的装置。
12.1.5        操作人员应定时对显示记录仪表进行进行现场巡视和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2.1.6        非厂内用于运行的计算机软件,严禁在中心计算机上运行。
12.2安全操作
12.2.1        操作管理人员应熟悉各种仪表的检测点和检测项目。
12.2.2        检测仪表出现故障,不得随意拆卸变送器和转换器。
12.2.3        检修现场的检测仪表,应采取防护措施。
12.2.4        长期不用或因使用不当被水淹泡的各种仪表,启用前应进行干燥处理。
12.2.5        在阴雨天气到现场巡视检查仪表时,操作人员应注意防触电。
12.3维护保养
12.3.1        各部件应完整、清洁、无锈蚀,表盘标尺刻度清晰,铭牌、标记、铅封完好;中央控制室应整洁;微机系统工作应正常;仪表井应清洁,无积水。
12.3.2        长期不用的传感器、变送器应妥善管理和保存。
12.3.3        应定期检修仪表中各种元器件、探头、转换器、计算器、传导电视和二次仪表等。
12.3.4        仪器仪表的维修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引进的精密仪器出现故障无把握排除的,不得自行拆卸。
12.3.5        列入国家强检乏味的仪器仪表,应按周期送技术监督部门检定修理。非强制检定的仪器仪表,应根据使用情况,进行周期检定。
12.3.6        仪表经检定超过允许误差时应修理。现场检定发现问题后应换用合格仪表。
12.3.7        微机系统的打印机械部位应定期润滑。
12.4技术指标
12.4.1        仪表的完好率不应小于70%。
12.4.2        仪表的运转率不应小于80%。

13变配电室
13.1运行管理
13.1.1        变、配电装置的工作电压、工作负荷和控制温度应在额定值的允许变化范围内运行。
13.1.2        操作人员应对变配电室内的主要电气设备每班巡视检查两次,并做好运行日志。
13.1.3        变、配电设备及其周围环境应保持整洁、卫生19.1.5操作人员应按时记录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并记录有关的命令指示、调度安排。严禁漏记、编造和涂改。
13.2安全操作
13.2.1        在电气设备上进行倒闸操作时,应遵守“倒闸操作票”制度及有关的安全规定,并应严格按程序操作。
13.2.2        变压器、电容器等变、配电装置在运行中发生异常情况不能排除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13.2.3        电容器在重新合闸前,必须使断路器断开,将电容器放电。
13.2.4        隔离开关接触部分过热,应断开断路器,切断电源。不允许断电时,则应降低负荷并加强监视。
13.2.5        在变压器台上停电检修时,应使用工作票。如高压侧不停电,则工作负责人应向全体工作人员说明线路有电,并加强监护。
13.2.6        所有的高压电气设备,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选用含义相符的标示牌,并悬挂在适当的位置上。
13.3维护保养
13.2.1        变压器吸潮剂失效、防爆管隔膜有裂纹,应及时更换。渗漏油应及时处理。
13.2.2        有载调压变压器的切换开关动作次数达到规定时,应进行检修。
13.2.3        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按电业部门的有规定,定期测定并应对安全用具、变压器油及其他保护电器进行检查或做耐压实验。
13.2.4        变压器的保养、检修、应按规定的周期进行。
13.2.5        高、低压变、配电装置应在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一次停电、清扫、检修工作。
13.2.6        高压架空线路,宜5—7年大修一次。

14化验室
14.1水质管理
14.1.1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处理正常运行检测的项目与周期,应符合表20.0.1—1和20.1.1—2的规定。




污水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                     表20.1.1—1

序号        项     目        周 期        序号        项   目        周 期
1        PH值        每


次        21        蛔虫卵        每周一次
2        SS                22        烷基苯磺酸钠        
3        BOD5                23        醛类        每



4        CODcr                24        氰化物        
5        SV%                25        硫化物        
6        MLSS                26        氟化物        
7        MLVSS                27        油类        
8        DO                28        苯胺        
9        氯化物                29        挥发酸        
10        氨氮        脱氮
除磷
工艺
每日
一次        每


次        30        氢化物        



每半年一次
11        硝酸盐氮                        31        铜及其化合物        
12        亚硝酸盐氮                        32        锌及其化合物        
13        总氮                        33        铅及其化合物        
14        有机氮                        34        汞及其化合物        
15        磷酸盐                        35        六价铬        
16        总固体                36        总铬        
17        溶解性固体                37        总镍        
18        总有机碳                38        总镉        
19        细菌总数                39        总砷        
20        大肠菌群                40        有机磷        



污泥处理检测的项目与周期
序号        项   目        周 期        序 号        项 目        周 期
1        有机物含量        每


次        14        锌及其化合物        每



2        含水率                15        铜及其化合物        
3        pH                16        铅及其化合物        
4        脂肪酸                17        铬及其化合物        
5        总碱度                18        镍及其化合物        
6        沼气成分        每周一次        19        镉及其化合物        
7        酚类        每


次        20        汞及其化合物        
8        氰化物                21        砷及其化合物        
9        矿物油                22        硼及其化合物        
10        苯并(a)芘                23        总氮        
11        细菌总数                24        总磷        
12        大肠菌群                25        总钾        
13        蛔虫卵               
14.1.2        化验检测方法应符合现行的行业标准«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的规定。
14.1.3        化验室内部应建立健全水质分析质量保证体系。
14.1.4        化验监测人员应经培训后,持证上岗,并应定期进行考核和抽验。
14.1.5        化验室应设专人对检测的“水、泥、气”样品进行编号、登记和验收。
14.1.6        当日的样品应在当日内完成测试(BOD5除外),并认真填写检测原始数据。
14.1.7        化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标准药品及检测样品应按产品的特性及使用要求固定摆放整齐,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14.1.8        化验室报表应由化验室质量保证人员负责填报,并应按日、旬、月、年逐一整理、报送和存档。
14.1.9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化验数据宜采用微机处理和管理。
14.1.10        化验室必须使用带有“CMC”标志的计量器具。
14.2 安全操作
14.2.1        应做好化验室的各种安全防护工作。
14.2.2        各种精密仪器应专人专管,使用前应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表,必须按规定认真操作。
14.2.3        化验过程中的蒸干、消解、回流以及带刺激气味的化验操作必须在通风橱内进行。
14.2.4        易燃易爆物、剧毒物及贵重器具必须由专门部门负责保管,领用时应有严格手续。
14.2.5        化验检测完毕,应对仪器开关、水、电、气源等进行关闭检查。
14.3维护保养
14.3.1        化验室的仪器设备应进行维护和定期检验。
14.3.2        精密计量仪器的检修和检定应由技术监督部门负责。
14.3.3        监测分析人员发现仪器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检修或上报。
14.3.4        仪器的附属设备应妥善保管,并应经常进行安全检查。
14.3.5        贵重精密仪器使用的电源应安装电子稳压器。
14.3.6        大型检测分析仪器不宜随意搬动,必须搬动时,除做好记录外,搬动后,应经国家法定计量部门检定通过后方可使用。
14.3.7        分光光谱仪(含红外、紫外、可见光、原子吸收、荧光等)的操作人员对仪器的维护保养应严格限于如下范围:
(1)        定期擦拭外部镜片;
(2)        易损部件随着仪器灵敏度、重现性、回收率等指标的降低进行更换;
(3)        定期更换冷却循环水;
(4)        定期润滑打印机械部位;
(5)        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用元素灯的调整与更换;
(6)        附属设备的除尘擦拭与通风等。
14.3.8分析仪器(含气相、液相色谱、质谱等)的维护保养应符合下列规定:
14.3.8.1        传感器系统应定期进行清洗或更换检测器。
14.3.8.2        加热系统、去氢器、气体过滤装置应定期检查,更换过滤材料。
14.3.8.3        终端显示系统的打印机、记录仪应定期润滑,并检查色带或针头是否磨损,应否更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击,加入能环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听众

22

回帖

0

积分

初级

积分
0
发表于 2007-6-30 23: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资料,关注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点击,加入能环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手机版|小黑屋|能源环保网 ( 苏ICP备17048878号-1 )

GMT+8, 2025-7-4 14:29 , Processed in 0.0434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